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征叙怀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征叙怀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高骈(唐朝)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民族危机。孙中山同当时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样,对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的严重局势有清醒的认识,“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孙中山认为,中国“以四百兆人民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本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而形成如此严重的民族危机,完全是清政府的腐败卖国造成的。“欲免瓜分,非先例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摘编自孙中山1904年《驳保皇报书

材料三

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我们试回溯一下近百年的历次重大政治改革运动,哪一次不是爱国与革新相结合的?尽管随着时代的推移,革新的口号和程度不一样,性质上也有所不同,却都和学习外国有关,它的进程充分地表达了这个历史逻辑。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骈与孙中山的爱国观念的差异及其原因。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体现出的时代特色及启示。

 

(1)差异:爱国与忠君(报国)相联系;爱国与叛君(推翻清政府统治)相结合。 原因: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宗法制中家国一体的观念影响;儒家学说宣传三纲五常,教化百姓;中央集权制度对君主地位的维护。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加深;清政府落后与腐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2)时代特色:爱国主义与民主革命相结合(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相结合);爱国主义与学习西方相结合;以革新图强和发展资本主义为核心;主旋律是救亡图存。 启示:爱国主义与时代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是其最后归宿;对于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要作客观的、历史的评价,辨证地认识;爱国主义运动的经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 【解析】(1)由材料“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体现了爱国与忠君相联系,其原因要结合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等归纳。由材料“欲免瓜分,非先例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要结合清末列强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思想传播归纳。 (2)由材料“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由此可以归纳:爱国主义与民主革命相结合;爱国主义与学习西方相结合;以革新图强和发展资本主义为核心;主旋律是救亡图存。第二小问,启示可以答为:爱国主义与时代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是其最后归宿;对于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要作客观的、历史的评价,辨证地认识;爱国主义运动的经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即宰相是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内与皇帝参决军国大事,外则总领朝政百官,综理朝政,汉武帝时期,在宫廷内任用尚书、侍中等官员作为自己的助手,组成内朝,发布一切政令,隋朝采用了“三省”制度,三省长官为尚书令(正一品)、左右仆射(从二品)、纳言(正三品)、内史令(正三品)均是宰相职务。唐代大力推行人才选拔上的变革,使宰相的人数定破三省长官的范围,大量增加。北宋前期。“中书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为正宰相。”并将门下、尚书两省置于外朝,尚书令、侍中没有特招不于预政事。

——摘编自《浅析中国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据《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在《问文学》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明史辑要》

材料三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大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与丞相取务不同的是,此为没有任何品阶的非定制职衔,也无体禄。

——摘编自《中国历史同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相权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双向作用。

 

查看答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A. 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B.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 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D. 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查看答案

2017年2月,英国议会下议院投票通过政府提交的“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启动“脱欧”程序。3月英国政府正式启动脱离欧盟的程序。“脱欧”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 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矛盾激化

B.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中断

C. 主权让渡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查看答案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A.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 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C. 经济作物的扩大

D. 耕地的荒芜

 

查看答案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 否定孔孟权威

B. 否定“明天理,去人欲”

C. 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 强调致良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