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6年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明确要...

1926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明确要求中共必须使正在挺进的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发展到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农村要进到土地革命,城市要准备没收外国在华大企业,并将铁路、交通等收归国有。这一指示

A. 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埋下隐患    B. 推动了国民革命向农村发展.

C. 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转移    D. 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直接失败

 

A 【解析】“1926年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要求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该指示超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超出中国当时的历史阶段,势必会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冲突,客观上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埋下隐患,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推动国民革命向农村发展的是中共的工农联盟措施,故B项错误。1926年11月是国民大革命阶段,中国革命重心尚未发生转移,故C项错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

A. 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    B. 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 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    D. 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

 

查看答案

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

A. 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B. 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

C. 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    D.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

 

查看答案

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A. 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 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C. 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思想家叶适对理学的批判,首先是针对理学家大肆宣扬的“道统说”展开的。按照程朱理学的“道统说”,“道”之传递,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至孔子,孔子传曾参,曾参传子思而再传孟轲,至宋代又为二程和朱熹相继承接。叶适对尧至孔子的道统传递并无异议,但对孔子之后的传递系统,他认为这明显属于杜撰。在此基础上,叶适进一步剖析理学的思想来源,揭示其“中国之学”和“夷狄之学”相混杂的内在本质。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发挥孟子的“新说奇论”,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其结果是“道之本统晦矣”。

——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

材料二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还十分注意把中国儒家经典传到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1593年,利玛窦把《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意大利。1626年,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又译《五经》为拉丁文,在杭州刻印。入清以后,意大利传教士殷铎泽和葡萄牙传教士郭纳爵将《大学》译成拉丁文,称之为《中国之智慧》。随之,殷铎泽又译《中庸》,书名为《中国政治道德学》。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宣扬“道统说”的实质,并说明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及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西汉手工业分布图

图二 隋唐手工业分布图

图三 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城镇分布图

比较以上任意两幅图片提取两项有关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