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 调节社会财富,解决民生问题

B. 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

C. 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 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A 【解析】“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的信息说明孙中山关注民生,属于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故A正确;B是中共土地政策;C是民权主义;D是民族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关系图,其中交集部分应是

A.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 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查看答案

一位学者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下列属于这位学者的观点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克己复礼

C. 致良知、知行合一

D. 天子之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查看答案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分封制已难以为继

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

C. 民意左右官员行为

D.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查看答案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 反对君主专制

B. 提倡公平法治

C. 以天下为己任

D. 反对宋明理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