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贽指出:“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

李贽指出:“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材料反映李贽

A. 主张人的个性自由发展

B. 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 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D.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A 【解析】据材料“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各遂其千万人之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个性自由、并行共存的思想,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故B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李贽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孔子的是非标准问题,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

A.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C.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D.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查看答案

《春秋繁露》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这一学说(    )

A. 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 重视探求自然规律

C. 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D. 蕴涵朴素的唯物论

 

查看答案

孔子55岁才参与鲁政,但不到三月便离职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常得到诸侯国当权者的热情接待和客气咨询。这表明当时

A. 鲁国文明开发落后

B. 仁政理念广受推崇

C. 鲁国漠视礼仪教化

D. 周礼制度影响深远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之间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②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

③儒家和法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

④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

1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刑、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