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宋时,一定数量的由士大夫、富户组成的富裕阶层因居于乡村看病吃药不大方便,生活饮...

南宋时,一定数量的由士大夫、富户组成的富裕阶层因居于乡村看病吃药不大方便,生活饮食难以满足需要,“自村瞳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那者亦多矣”。材料所述“地主城居”这一现象

A. 导致了乡间土地的荒废

B. 推动了坊市界限的瓦解

C. 促进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D. 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

 

D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地主城居的原因是因为追求生活便利,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抛弃了在农村的土地,从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来看,地主在农村掌握了大量土地,因此,A选项“荒废”是错误的;“坊市界限的瓦解”也是对题干的曲解。,“坊市界限”是指城市里居民区和市场界限的消失,而且进入北宋以来,这一现象即已出现,与题干“南宋”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市镇经济的繁荣是明朝的典型现象,在南宋时期,市镇经济还未到繁荣阶段,故C项错误;地主虽然进入城镇居住,促进了古代中国城市化的进城(尽管这一进程十分缓慢),而其土地又在乡间,地主生活的基本物资来源于乡村的供应,因此,“地主城居”密切了城乡经济联系,这是符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的,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汉书》中对当时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当时

史料

出处

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已有“本草待诏”的职位

《汉书·郊祀志》

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求……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

《汉书·平帝纪》

楼护少年时候“诵读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汉书·楼护传》

 

 

A. 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

B.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成熟

C. 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

D. 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的礼仪规定,“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士诸侯”。西汉建立后,中央政府规定,在地方郡国设立皇帝宗庙。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专制皇权加强

B. 君臣等级区分

C. 儒家礼制推广

D. 小农经济出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经济运行机制,确认市场机制作用的中枢地位。这一阶段的经济改革是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国企改革目标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从政府行政控制下解脱出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国企改革探索以厂长负责制、工效挂钩、劳动合同制为内容的企业领导、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承包制、租赁制等经营形式,增强企业活力。与此同时,各项改革措施全面推进。企业人、财、物和供、产、销逐步纳入了市场调节轨道;逐步形成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体制;改革商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银行体制,推进银行商业化进程、实行财政包干制;对部分城市实行计划单列,减少管理层次,扩大地方自主权。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企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企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1月,孙中山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其特点有三:一是新旧历并存;二是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三是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民初改用阳历,改变清廷的“正朔”,与世界历法接轨,这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是非常自然的,没有引起太大的异议。采用阳历而不废阴历,乃是为尊重民众习惯和民族文化传统采取的折衷办法。阴历与中国农业社会的农业生产、经济组织、商业利益及民俗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中国以农立国的基本社会形态不改变,要根本变革这种民俗文化,显然是不可能的。

国民政府北伐成功,为显示自己是新的革命政府,改变北京政府的正朔:由阴阳历并用,改为专用阳历,并将阳历定为国历,而将阴历视为旧历、废历。1928年后,南京国民政府依靠政治强力进行废除旧历运动。其推行的结果,使阳历更加流行,取代阴历在社会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民间的契约、房租、商家结账等,逐步改为阳历办理,确实是社会进步的表征,但这场运动并没有彻底改变阴阳历并行的格局。同时,由于政府推行策略上的偏激、民众沿用旧历习惯的顽固、以及旧历代表的民俗文化的深厚,导致了政府与民众在历法问题上的直接对峙与暴烈冲突。

    ——摘编自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阳历及其节日在民国时期的演变》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推动下,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层出不穷,蒸汽机应运而生。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用蒸汽作动力的火车机车。1825年,使用机车的第一条铁路通车。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铁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冶铁业和采矿业迅速发展,煤炭也成为铁路建设的必需品。同时催生了新的城镇,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材料二1881年,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因怕反对派反对,以驴马拖载,第二年才敢用机车牵引。1887年,唐胥铁路扩展至阎庄,旋由海军衙门奏准,从阎庄延伸至大沽北岸,再由大沽拓展至天津,1888年9月建成通车。李鸿章、奕䜣等人又从加强京师防务出发。要求将铁路伸向北京,此议一出,立即遭到反对派反对。后经激烈斗争,1889年8月,光绪皇帝依据慈禧太后的意见,肯定了修路决策,使铁路之争宣告结束。甲午战后,铁路对加强国防惠及工商的巨大作用已被社会广泛接受,清廷为抵制侵略、挽救危机,企图独立发展铁路事业。对此,列强难以容忍,它们乘清廷战后財政竭蹶之机,纷紛争当債权人,并在中国争相修建铁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