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

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用愈大。这反唤出汉代

A. 承继秦制,“国”与“家”同构

B. 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

C. 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体制

D. 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

 

A 【解析】“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说明官员为皇帝私人服务,它体现出“家国同构”思想,故A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出现,故B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制约信息,故C错误;皇家生活并不因为风尚变迁而改变,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嫪毐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A. 最先废除了分封制

B. 亟须进行官制改革

C. 郡县制推行的原因

D. 君权受到权臣制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国家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君主统而不治;大夫们很重要,不是因为其职位,而是因为他们是君主的亲戚,或是显赫家庭的家长。”这主要反映了

A. 宗法观念的延续

B. 分封体制的完善

C. 君主权力的式微

D. 官僚政治的建立

 

查看答案

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进行分封时称诸侯为“友邦君”,到周公再行分封时,出现“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此变化说明西周

A. 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B. 宗法制进一步完善

C. 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

D. 等级制度开始形成

 

查看答案

材料一  狄青(1008—1057),北宋名将,出生贫寒,但为人慷慨,尚节义,慎密寡言。宋仁宗宝元初年,西夏李元昊反,狄青随军出征,屡立战功,“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以《左氏春秋》授之。狄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惠州团练使等职。皇佑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仁宗任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平定了南方侬智高的叛乱。宋仁宗先后擢升狄青为枢密副使、枢密使。                

——据《宋史·狄青传》

材料二  狄青在枢密院任职的四年间,欧阳修三次上书弹劾“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后来狄青被贬到陈州,不久即郁闷而死。狄青死后,宋仁宗为他哀悼,追赠他为中书令,赐谥“武襄”。宋神宗把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高规格礼节来祭祀。宋代的《说狄青》、杂剧《狄青扑马》等均塑造了其忠孝节义的形象。

    ——据张春晓《从接受反差到形象神化——试论狄青形象的文学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狄青在政坛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中期以后狄青形象日益受到推崇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600年英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特权,后来它又逐步取得代表王室对印度的统治权。但其自知单凭自身力量很难实行有效统治,因此采取了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东印度公司牢牢掌握着统治印度的最高实权,以达到掠夺印度、服务英国的目的;另一方面,英国殖民者并未立即完全摧毁印度传统的社会结构,而是采取了与印度的土邦王公贵族相勾结的办法,利用印度自身封建势力对印度实行暴力统治,以达到永久殖民占领的目标。

随着印度人民的不断抗争,特别是一些上层精英人士的不断争取,迫于压力,英国殖民者逐渐进行了一些改革。1790年—1793年,印度总督康沃利斯改革司法制度,将司法与行政分立,并完善了民事、刑事两类司法体系。1833年英国殖民者通过印度政府法,决定在总督参事会中设立专司立法成员,立法成为总督参事会的专项职能。1853年,印度政府法又正式使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分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法案决定采取公开竞争考试的办法录用印度文官,为今日印度文官制度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陈峰君《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

(1)根据材料,概括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进行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东印度公司的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