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的依据是新中国
A. 参加日内瓦会议
B. 提出“一边倒”的方针
C. 参加万隆会议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33年,出生于昆明的普昝通工人王徳厚,因其有丰富的锻造技术经验,改造锻造设备,改进工艺工装,年年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工作任务,1954年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
A. 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普选产生
B. 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
C. 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
D. 我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1942年10月,美英两国公开声明,将与中国政府谈判,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订立平等条约。1943年5月,中美英正式交换批准文本,新约开始生效。其主要内容有美、英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废除《辛丑条约》等。中国外交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努力的结果 B. 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提高
C. 中国已沦陷美英特权形同虚设 D. 美英通过外交行为打击汪伪政权
记录片《大决战》挖掘出1000余小时由各国记录的战场原声影像,10万张高清真实照片,整理手稿、通讯、报纸文摘等重要文献千余份。用新视角、新理念、新资料、新技术,对“九一八’’事变开始至日本投降的十四年抗日战争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生动的历史回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获取新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B. 实证是再现历史真实的原则
C. 新理念更有利于全景展示历史 D. 抗战的研究必须借助新技术
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也就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A. 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B. 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
C. 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
D. 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下列表格中的史料和结论,不能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史论。需要补充史料,才可以直接推导出史论。下列补充史料,可以直接推导出史论的是
A. 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蒋介石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日军的战役
B. 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在此会战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因
C.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对华北地区日伪军发动了进攻战役
D. 1947 年6月,刘邓大军向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