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形势变化示意图。对该图理解最全面的是( )
A. 多种因素决定政治局面的变动 B. 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向日益明显
C. 冷战结束后将会出现五极格局 D. 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较为复杂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点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 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B. 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C. 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D. 确立欧美日三足鼎立的国际格局
“第三世界”大约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来大为流行,中国使用这一概念,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崛起
A. 标志着亚非拉民族国家的兴起 B. 冲击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
C. 使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 表明和平共处成为国际共识
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
A. 与冷战宣传的政冶需要直接相关
B. 表达了苏联认为美国援助别有用心
C. 有利于史学研究坚持真实性原则
D. 是苏联党内政治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
冷战时代,美苏关系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避免美苏战争,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这说明冷战时期美苏
A. 共同承担世界和平任务
B. 双方军力基本保持平衡
C. 努力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D. 在对抗中以缓和为基调
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B.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C. 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D. 一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