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以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该时期“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 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B.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C. 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D. 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韩建议将征兵年龄从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徵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当时
A. 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专制 B. 门下省在行使审议封驳的权力
C. 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 D. 门下省权力凌驾于中书省之上
有学者统计,西汉一代共任用宰相56人,其中布衣出身者有33人,占59%;功臣世家、富豪出身者15人,占26.7%;外戚出身的7人,占12.5% 宗族出身的一人,占1.8%。这表明西汉
A. 贵族政治日益衰落 B. 布衣卿相加剧国家治理困境
C. 选官制度趋向民主 D. 察举制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秦统一后,在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其中,负责掌管律令、图籍的官员是
A. 御史大夫 B. 太尉 C. 治粟内史 D. 卫尉
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生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这些专属称谓意在
A. 以中央集权取代地方分权 B. 突出皇权的神秘色彩
C. 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在西周的文字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均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 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B.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C.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关系的纽带 D.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