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在其14年斗争中,先后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施政方案《资政新篇》。这两个政治文件都
A. 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B. 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
C.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 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1853年,英国利用最惠国待遇和中美《望厦条约》有关“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向中方提出修约要求。1854年,美国、法国也积极活动修约。西方列强积极修约意在
A. 改变不利的贸易局面 B. 获取更多的通商口岸
C. 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 D. 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
下表是晚清户部银库收支数量变化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晚清户部银库收支数量变化表(银数单位: 万两)
A. 清政府急需偿还赔款 B. 洋务运动的开展
C. 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D. 列强的经济侵略
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曾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民深刻的矛盾,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敌人武器过于强大,而中国的武器太弱。这说明耆英
A. 找到了中国战败的制度根源 B. 看清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态势
C. 看到了战败背后的基本问题 D. 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的剧变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表明当时德国的政体
A. 本质上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 不具备近代民主制特征
C. 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倒退 D. 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黑人按5个折算成3个比例)。这一设计
A. 体现了大小州之间的妥协与平衡 B. 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
C. 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 D. 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