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

材料一: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明清两代“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材料三: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该制度没能在中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答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刺史制度其中任意两点. 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实行三省六部制)。 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 控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君主变为虚君,没实权 (3)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西方列强的阻挠与破坏;专制主义根深蒂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不彻底等。 【解析】(1)第一小问秦汉和唐朝的中央制度和地方制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明清时期中枢机构变化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君主立宪制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权利法案》的法律至上以及限制王权角度思考回答。 (3)第一小问从美国共和制度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中国的资本资本经济发展、专制主义以及革命纲领不彻底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宰相俾斯麦所在的自由保守党获得议会中37个席位,占议会总席位不到10%。当议会开始运转时,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都穿着华丽的制服,与之相比,衣着普通的议员们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听众。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 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    B. 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

C. 俾斯麦因竞选失败而解散内阁    D. 联邦议会立法权被皇帝控制

 

查看答案

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保证市民法适用。公元前242年,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

A. 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B. 罗马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

C. 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

D. 罗马帝国自由民差异的消除

 

查看答案

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等。该政策

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抗衡

B.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宣告了祖国统一方针的确立

D. 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

 

查看答案

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在指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

这一场景发生于

A. 战略反攻时期    B. 渡江战役时期    C. 平津战役时期    D. 淮海战役时期

 

查看答案

“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说明

A. 清政府主动谋求社会变革

B. 民主共和制成为必然趋势

C. 封建的专制制度行将结束

D. 袁世凯创建民国临时政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