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在从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淮军集团到洋务集团的权力演变过程中,以总理衙门成立为代表,清廷呈现出权力外移的趋势,最终形成了整合各种新势力和新制度的洋务体制,与王朝旧体制并存。这种二元化体制
A.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步
B. 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C. 抑制了半殖民地化的发展趋势
D.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下表为近代中国土布生产状况表,据此可知
项目 | 1840年 | 1860年 | 1894年 |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 | 59732.7 | 60471.0 | 58915.8 |
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 | 620.9 | 628.6 | 612.4 |
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 | 2.5 | 3.5 | 143.4 |
A. 外国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中国的商品市场
B. 在洋布倾销之下中国土布生产遭遇重挫
C. 鸦片战争后传统棉纺织业仍然相对稳定
D. 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的生命力仍然旺盛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 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B. 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C. 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D. 《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价值不高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 建置 | 作用 |
开皇三年 |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
大业元年 | 开通济渠。 | 接驳洛阳与淮河。 |
开元二十二年 |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 | 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绍缗。 |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D.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设置专门场所以供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居住,并用“归正”、“慕义”等词为其居所定名。此举旨在
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殷商时代,能支配自然变化和人类祸福的超自然能力被称为“帝”,因此占卜、祭祀和巫术活动盛行。周代以来,对天的认识开始强调道德意识,“敬德保民”的思想和礼乐制度使西周从“神本”文化逐渐转为“人本”文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宗教观念趋于淡化
B. 民本思想得到推广
C. 理性意识有所增强
D.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