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教育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2年6月11日英文...

教育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2年6月11日英文馆正式开课。不久学馆定名为“同文馆”,亦称“京师同文馆”。1876年正式规定除了英、法、俄、德等外语,学生还要兼习数学、物理、化学、天文、航海测算、万国公法、政治学、世界历史、世界地理以及译书等课程。后又添设格致馆、翻译处、东文馆。这样,同文馆变成了一所以外语为主,兼习多门西学的综合性学校。同时一批军事学堂也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洋务时期的教育从哪些方面突破了封建教育桎梏?

材料二袁世凯出于复辟帝制的需要,极力推崇孔孟之道,恢复封建教育的核心—尊孔读经。1919年4月,教育部教育调查会议决了“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国民教育宗旨,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政治下的教育思想,此教育思想完全符合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这种社会思想促使中国现代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民主科学的社会思想进入中国后,与传统专制主义形成截然对立,提倡“个性解放”,人人平等,直接促使教育个性化、平民化的发展

——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舒新城编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倡“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教育宗旨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中华民国时期效仿英、美式构建的高校体系改造成效仿苏联式的高校体系。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这场教育体制改革,史称“院系调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

(3)根据材料归纳50年代初新中国“院系调整”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此特点的主要原因。

 

(1)①在教育目的上,从培养官吏到培养实用人才; ②在教育的体系上,从以私塾为主到现代意义上的学校; ③在教育的内容方面,从以“四书五经”为主体到西方科学为主体。 (2)①政治上冲击封建专制统治,顺应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要求。 ②思想上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民主观念的深入。 ③教育上实行平民化教育,有利教育普及。 (3)向苏联学习;新中国建立初,“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注重工科院校;为即将开展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知,洋务时期,在教育方面突破了封建教育桎梏,表现在①在教育目的上,从培养官吏到培养实用人才,如创办“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②在教育的体系上,从以私塾为主到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如“同文馆变成了一所以外语为主,兼习多门西学的综合性学校”;③在教育的内容方面,从以“四书五经”为主体到西方科学为主体,如“正式规定除了英、法、俄、德等外语,学生还要兼习数学、物理、化学、天文、航海测算、万国公法、政治学、世界历史、世界地理以及译书等课程。” (2)新文化运动提倡“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教育宗旨,这与其批判“孔孟之道”,宣扬西式“民主与科学”,解放思想的主旨是相符的。这种强调人性解放的教育宗旨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表现在:①政治上冲击封建专制统治,顺应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要求。②思想上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民主观念的深入。③教育上实行平民化教育,有利教育普及。 (3)“把中华民国时期效仿英、美式构建的高校体系改造成效仿苏联式的高校体系。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反映出这次院系调整的主方向,即向苏联学习;第二问,原因有:新中国建立初,世界大国只有苏联承认,苏联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给予大力援助,因此新中国之初,对苏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成为这次“院系调整”的根源;注重工科院校;为即将开展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文化在交融碰撞中相互影响,在传承中发展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物理机械、水利技术、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60年代以来西学东渐中译书内容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

其次为政治,多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说明当时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 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

材料三在绵延2000多年之久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的发展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习近平《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

(3)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举一例说明儒学是如何“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

 

查看答案

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主观性、随意性强,常打破时空限制,跳跃性较大,从心理结构组织流程,而传统小说多在时空的推移中展开情节”。这种主张

A. 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

B. 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

C. 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 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

 

查看答案

“传奇主义以拒古典主义之文学而起,一言以蔽之,则情思对于理性之反抗也。……欲依个人之感性思想,立自由之艺术,以能达本己情意为先,形辞句皆所不顾。”下列作品中,与材料所述创作风格相符的是

A. 《大卫·科波菲尔》

B.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C. 《百年孤独》

D. 《人间喜剧》

 

查看答案

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刊出由江青、张春桥等共同策划,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捕风捉影地把《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单干风”、“翻案风”联系在一起。对此事件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文艺战线出现“百家争鸣”

B. 新中国的文艺成就被完全抹杀

C. 新中国文化事业万象更新

D. 文艺批评蒙上浓厚的政治色彩

 

查看答案

特派记者山田礼三北京十七日电:对中国来说,不依靠苏联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还具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即向迄今由美、英、苏、法四国组成的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发言权。该电讯评论的消息可能是

A.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B. 导弹发射成功

C. 原子弹爆炸成功

D. 银河I号计算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