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此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①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②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和落后的“小农狭隘意识”
③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④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 《北京条约》的签订
B.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
北洋水师的英国教官琅威理“终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逸”,水师中有“不怕丁军门(提督丁汝昌),就怕琅副将”的说法,官兵处处与这位严苛的教官作对,琅威理被迫辞职回国。此后,北洋水师“晚间住岸者,一船其半”。由此可见
A. 北洋官兵自觉维护主权
B. 英国侵略势力受到一定遏制
C. 北洋水师已经实现西化
D. 社会环境制约近代海军发展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清政府按照国际法中关于领海的规定,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国力增强反封建反侵略
B. 完全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 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D.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据《庚子西狩丛谈》记载:慈禧曾对怀来 知县吴永哭诉道:“连日历行数百里,不得饮食,既冷且饿。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而坐,仰望达旦。”这段史事应出现在 ( )
A.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
B.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
C. 戊戌变法康梁得势时
D.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
中国学者蒋廷黼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他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
A. 工业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B. 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C. 满清专制日益腐朽
D.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