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
D.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A. 求同存异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一边倒”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
的频度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起止时间 | 1915—1918 | 1919—1922 | 1923—1926 |
“革命”出现的频度 | 0.78% | 2.45% | 25.14% |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C. 国民大革命推动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A. 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C. 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 标志着汉族政权被五族共和政权所取代
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布后,李秀成等重要领导人对该书“不屑于看也”,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天国将领文化素质较低
B. 天国内部争权夺利激烈
C. 战争环境使该书无法推广
D. 《资政新篇》不符合农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