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上奏朝廷称:“各口通商以来,中国沿江沿海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故设法召集华股,特创此局以与洋商争衡,庶逐渐收回权利。”由此可知,李鸿章创办“此局”的目的是
A. 解决民用企业困难
B. 逐步收回国家利权
C. 筹集军事工业资金
D.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据吕思勉《中国近代史》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英兵既逼江宁,清廷战守俱穷,与英使订立条约。许英商任意与华人贸易,进出口税则订明秉公议定。”这一“条约”
A. 迫使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B. 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C.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D. 使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下图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纪念邮票上的这一瓷器品种成熟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反映出当时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C. 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D. 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是
A. 郡国并行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下图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标志,它以《兰亭序》局部作背景,主体图案是王羲之所写的“书”字。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主体图案结构形体严整
B. 背景文字便于抒情达意
C. 书法奖标志兼有楷书和草书
D. 主体图案体现东晋书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