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两国之间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两国之间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关两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一《社会科学》(1996年09期)

材料二:

材料三:2014年7月9日,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发表致辞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关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关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请回答:

(1)各举史实一例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的观点。任选其中一个事件,简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的具体内涵,并概括指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政府对华态度发生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展望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并简要分析原因。

 

(1)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颁布临时约法);合作:共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对抗:抗美援朝或抗美援越(或朝鲜、越南战争)。 影响:(以中美合作抗日为例)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成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新形势:中苏关系的恶化;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处于守势,中美产生共同抗苏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变化:由敌对关系到开始走向正常化。 (3)三种前景:前景一:和平友好。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 前景二:摩擦不断,关系恶化。原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的冲突等。 前景三:时有摩擦时有缓和(或曲折发展)。原因:参照前两个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中美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各举史实一例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的观点,应当联系所学,从“痛苦”“效仿”“合作”“对抗”四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任选其中一个事件,简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根据有关史实来回答。 (2)“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的具体内涵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世界形势和中美苏三国之间关系的变化来回答。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政府对华态度发生的变化是指中美由敌对关系到开始走向正常化。 (3)根据材料中的“中关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关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可以分析得出,中美之间关系发展的前景有和平友好、关系恶化和时有摩擦时有缓和,其原因可以从国际形势、各自国家利益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如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两家报纸不再受“冷战”影响    B. “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C. 西方国家数量增加    D. 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查看答案

“冷战”开始后,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是

A. 德国    B. 奥地利

C. 朝鲜    D. 越南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 “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B. 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

C. 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D. 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查看答案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而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一政策被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查看答案

1971年,余光中在台北写下《乡愁》。2017年12月14日,被称为“乡愁诗人”的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去世。……虽然现在诗人己去,但乡愁还在。  “乡愁诗人”的称谓反映了余光中

A. 希望国民党早日反攻大陆    B. 盼望实行“一国两制”

C. 思乡、爱国的情感    D. 渴望海峡两岸经济腾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