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 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B. 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 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D. 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
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嫁、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 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B. 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 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D. 彻底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一现象反映出
A. 理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B. 理学观念普及民众生活
C. 宋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究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唐代
A. 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B. 草书否定楷书的法度规范
C. 书法完全满足了当时人的审美需求 D. 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 胡汉文化相互吸收 B. 中华文化多元发展趋势
C. 佛教文化影响扩大 D. 国家分裂导致文化分裂
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
A. 儒学可以制衡专制皇权 B. 东汉时期儒学地位高于西汉
C. 儒家经典为人民所接受 D. 儒家思想与君主政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