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忘本来、吸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进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杜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杜会面貌。它仍然既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抖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封建主义加上危亡局势不可能给自由主义以和平和渐进的稳步发展,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根本解决”的革命战争。革命战争却又挤压了启蒙运动和自由理想,而是封建主义乘机复活,这使许多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却又笼罩在“根本解决”了的帷幕下被视而不见。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出现“双重变奏”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奏”的影响。

材料三  近代中外文化文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材料四  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我确信这两种思湖,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应该知道,须和它反对的一方面并存同进,不可妄想灭尽反对的势力,以求独自横行的道理……我又确信这两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一一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

(3)概括材料四的基本观点。针对材料三中“两种极端的倾向”,任选其中一个,结合所学知识进评价。

 

(1)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 成因:政治上,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疆域广大,统一占主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经济上,农耕经济占主导。思想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 (2)原因:“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传统;近代救亡图存的急迫现实。 影响:有利于民族主义和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阻碍了启蒙运动的深化;为封建主义复活提供了便利;不利于对西方文化的理性、深入认识。 (3)观点:新旧思想应互相推演,并存共进。 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但阻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后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给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沉重打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解析】(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中国封建社会的突出特征来分析说明。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它仍然既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影响”,需要辩证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推动了近代救亡图存的运动,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结合材料一中关键信息“革命战争却又挤压了启蒙运动和自由理想,而是封建主义乘机复活,这使许多根本问题并未解决”,由此可见,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缺乏理性深入认识。 (3)材料三中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由材料四“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可知李大钊主张新旧思想应互相推演,并存共进。论证时可结合洋务运动,指出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但阻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后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3年出版的《镀金时代》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一位企业家兼政客的描写,揭露了投机家和政府官吏掠夺国家和人民财富的黑幕,揭示了种种丑陋不堪的社会现实,下列与《镀金时代》同属一个流派的文学作品是

A.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B. 雨果《巴黎圣母院》

C.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D. 贝克特《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卢梭认为良心和怜悯正是“先于思考而存在的纯自然的感动”。关于人的一个主要原理是:“自然曾使人幸福而善良;但社会使人堕落而悲苦”。据此可知卢梭的主张

A. 基于自然理念对近代文明进行批判

B. 完全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 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中的“理性

D. 论证了共和制存在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卢梭在《论不平等》中声称他不赞成“公民公决”,为了防止出现谋求私利和考虑不周全的法律,“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因自己的喜好而提出新法律,这一权力属子政府成员”,人民只能“对法律表示同意"。这反映了声棱

A. 反对直接民主    B. 认为公意应高于个人意志

C. 认为法律至上    D. 认为立法权应当属于政府

 

查看答案

18世纪的哲学已经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为解决哲学的方法这一关键问题,人们求助于牛顿的“哲学思维的准则”。材料反映出牛顿

A. 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B. 创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C. 科学精神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D. 摧毁传统基督教神学信仰

 

查看答案

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A. 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C. 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