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下图场景发生在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举措是
A. 创立三公九卿制
B. 完善三省六部制
C. 废丞相,设内阁
D. 设置军机处
有学者认为,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在中国古代是最为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是
A.宗法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种重视姓氏的观念源于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17世纪,东西方文化都发展出一股新的气象。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 |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情”的力量。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复生,成为有情人的典型。社丽娘出生官宦之家,自幼受到无所不在的封建文化束缚。 | 《罗密欧与米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唯一的悲副。这虽然是悲剧,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家族的世仇勇敢追求真爱,并且为了对方不惜献出生命。 |
——摘自梁军童《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人文主义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一,比较明代文学与文艺复兴时文学的相似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相似性的共同因素。
材料二 晚清道光、成丰年间,龚自珍的诗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变革精神。同治、光绪年间,黄遵宪的诗广泛地描写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等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很大。小说是清后期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粱启超特别重视“政治小说”,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此,史学界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形成的原因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它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第二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产物。
——摘编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2)材料二中的“三种看法”蕴含多种史观,请运用三种不同的史观加以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进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杜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杜会面貌。它仍然既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抖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封建主义加上危亡局势不可能给自由主义以和平和渐进的稳步发展,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根本解决”的革命战争。革命战争却又挤压了启蒙运动和自由理想,而是封建主义乘机复活,这使许多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却又笼罩在“根本解决”了的帷幕下被视而不见。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出现“双重变奏”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奏”的影响。
材料三 近代中外文化文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材料四 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我确信这两种思湖,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应该知道,须和它反对的一方面并存同进,不可妄想灭尽反对的势力,以求独自横行的道理……我又确信这两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一一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
(3)概括材料四的基本观点。针对材料三中“两种极端的倾向”,任选其中一个,结合所学知识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