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1913~1918年期间外国出口中国的数量变化,分...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1913~1918年期间外国出口中国的数量变化,分别是:英国出口量9600万降到4900万两,法国出口量由520万两降到150万两,德国出口量由2800万两降到零。这种变化

A. 受到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影响

B. 反映了英法德与中国矛盾尖锐

C. 深刻影响中国民主革命的走势

D. 原因是西方工业品质量的下降

 

C 【解析】1914—1918年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促进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阶段向新民主主义阶段的转变,故C正确;A项不能说明英、法出口量减少的原因,排除;B、D是对材料的误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表,我们可以得出

时间

事件

1865年

美国卡内基与合伙人创办卡内基科尔曼联合钢铁厂

1865年

李鸿章向朝廷递交《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1868年

日本推翻幕府统治,进入明治维新时期

1871年

德意志帝国成立

 

 

A. 清政府开始追赶世界进步潮流

B. 洋务运动不是“迟到的近代化”

C. 内优外患是四国的共同处境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发生

 

查看答案

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

A. 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

B. 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

D. 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

 

查看答案

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

A. 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

B. 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

C. 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

D. 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

 

查看答案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该规定

A. 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

B. 有利于扩大抗日联合战线

C. 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D. 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约法

A. 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B. 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C. 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D. 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