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 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

D. 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C 【解析】材料中《南京条约》“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指协定关税,协定关税更加便利了英国商品的输入,反映了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本质要求,C正确,A错误;英国商品的输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表述错误,排除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靡”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靡”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

A. 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    B. 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

C. 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    D.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

 

查看答案

1917年4月,俄国革命家李可夫指出:“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据此判断,他会主张

A.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B. 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C. 有限度的支持临时政府

D. 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查看答案

巴黎公社起义并非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对“偶然性”的阐释,正确的是

A. 必然遭遇暂时的失败    B. 普法战争后巴黎形势

C. 违背多数工人的意愿    D. 客观原因导致其失败

 

查看答案

如下图所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修正可以用来证明

 

“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从1848年起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刚刚真正确立了大工业,而德国简直就成了一个头等工业国。——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础在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恩格斯(1895)

 

A. 历史评价易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干扰

B. 历史叙述真实性易受时代因素影响

C. 科学革命理论具有自我完善的特征

D. 两次工业革命对科学理论产生的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也。……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