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4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仪式现场出现了14个方...

2014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仪式现场出现了14个方阵,鸣14声礼炮;同时,纪念馆南而广场的国旗杆高也设计为14米。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关于抗战起始时间问题学界争论近年取得一致意见

B. 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局部抗战重要意义的肯定

C. 提出“十四年抗战”说意在撇开国民党抗战的贡献

D. 提出“十四年抗战”说旨在凸显共产党抗战的作用

 

B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关于抗战起始时间问题学界争论近年取得一致意见,排除A;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也是中国14年抗战开始,故材料中“14个方阵”“国旗杆高也设计为14米”,故选B;“十四年抗战”说意在客观承认国民党抗战的贡献,排除C;“十四年抗战”说并非凸显共产党抗战的作用,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 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 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 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

D. 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查看答案

中共成立初期,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遭到反对,但1923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 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 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 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 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查看答案

1919年,上海《申报》刊登了《青岛问题之外论》(1月5月)、《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2月4日)、《中日青岛问题之紧急》(5月3日)、《青岛问题警讯志》(5月6日)、《都人对青岛问题之奋起》(5月7日)、《巴黎中国代表之抗议》(5月16日)等一系列报道。这些报道

A. 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B. 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和约签字

C. 促进了中日外交争端解决

D. 有助于读者了解山东问题进展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期间,曾流传一则广告:“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推动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B. 民族工业品质量可与洋货媲美

C. 德国强占青岛激起国人抗争

D. 购买国货使中国政治经济双获益

 

查看答案

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 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

B. 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 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D. 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