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

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周总理发表此番言论的目的是

A. 提倡求同存异,以解决国际争端

B. 冲破欧美封锁,改善外贸局面

C. 实行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D. 寻找盟友,应对中苏关系恶化

 

B 【解析】“求同存异”是1955 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排除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 交孤立的方式;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周恩来在1953 年提出材料中的主张.故B 正确.;与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不符,故C排除;中苏关系恶化是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0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53%,而1965年只占39%,与共产党国家的贸易额则从1965年的30%降至1970年的20%.中国进口的工业品和技术的大部分、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均来自日本和西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对外开放政策实行

B. 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C. 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D. 外交政策回归理性

 

查看答案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保障了1950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 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查看答案

日内瓦会议开始时,周恩来阐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说:“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段话表明中国政府

A. 开始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公认准则

C. 推动了印度支那局势走向缓和

D. 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世纪的欧洲人阅读中国历史时,他们感觉,这个帝国从早期到晚期好像没多大变化,于是就产生了“停滞”的说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历史前后期的各种交迁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现代”成为观察历史的基本参照系,“停滞论”被“分期论”取代了。不过“停滞论”虽有不当但却不是向璧虚构,它也是基于一定史实的有感而发。这在20世纪,更多地被表述为“连续性”。与“停滞”不同,“连续”的提法不含贬义,可以容纳“发展”和“变迁”。

——阁步克《谈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阅读上述材料,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有关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题文)材料李自成,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参加农民起义以来,李自成在各地流动作战,并无固定的据点和严密的组织,也没有提出过明确的战斗目标。他在河南聚众获胜后,军中文士牛金星与李岩向李自成献策,提出均田免粮的战斗口号。均田免粮这一朴素的口号,恰好反映了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极大地便利了农民军的发展。李自成还提出农民军平买平卖的口号。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占北京,取代明朝而处于四面受敌的被动地位。特别是北面的清国和江南的明室残余,构成了夹击大顺的严重形势。北京城内的大顺政权正忙于筹备李自成做皇帝的登基大典,军士们则竞相追赃积财,准备还乡。大顺强敌压境,而军心涣散,失败不可免了。

——整理自《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自成“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口号的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