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和政策,结束了近代的屈辱外交,同时又与当时的国...

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和政策,结束了近代的屈辱外交,同时又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应当采取有步骤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周恩来在阐释毛泽东这一方针时指出: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

——复旦大学出版社颜声殻《当代中国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方针实行的意义。

材料二周恩来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制是必经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

——北京大学出版社袁明《国际关系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在建国初期提出的外交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原则提出的国际背景。

材料三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一场复杂的多边外交斗争。关于朝鲜问题,朝鲜、中国和苏联代表团提出的主张。因美国代表的阻扰没有达成协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通过最后宣言,签订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统治,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3)材料三中新中国参加的是哪一国际会议?依据材料三,说明这一会议的成果。

 

(1)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或答“独立自主地和平外交方针”) 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有利于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背景:美苏冷战。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缩禁运、军事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中国抗美援朝,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定,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与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会议:日内瓦国际会议。 成果:通过实现印度支那地区和平的宣言与协定,结束法国对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有利于进一步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方针:根据材料“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可知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第二小问意义:联系第一小问的方针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两方面作答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则:根据材料“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制是必经得到尊重的…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 可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小问国际背景:联系第一小问的原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美苏冷战、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中苏关系、中国与周边民族国家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会议:根据材料“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一场复杂的多边外交斗争。”可知这次会议是日内瓦国际会议。第二小问成果:根据材料“签订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统治,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可知有利于实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步骤 (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一般采取带着问题对材料的方法。第一明确问题内容“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及意义”“建国初期提出的外交原则及国际背景”“国际会议及成果”;第二根据问题读材料。 (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明确材料关键信息“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制是必经得到尊重的…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一场复杂的多边外交斗争。”等。 (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的新中国初期的初期的外交方针、外交政策及其背景以及意义,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外交首先要考虑其国家利益,二要考虑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新中国的外交也是如此,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更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展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己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己经形成

B. 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C. 和平与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D. 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查看答案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A. 国际政治的新秩序已经建立起来

B. “冷战思维”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C.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 各国围绕国家利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查看答案

在亚太地区影响最大的是中美苏(俄)日之间的关系,下表是20世纪50~90年代四国关系的主要变化,这反映了

20世纪50~60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20世纪60~70年代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20世纪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20世纪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 美日的根本利益完全趋向一致

B. 国家实力消长影响国际关系发展

C. 中美力量决定亚太局势的走向

D. 多极格局的形成取代了两极格局

 

查看答案

从1949年苏联第一次在联合国要求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到1971年的20多年间,苏联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从坚定、毫无保留的支持,到支持但不再提案,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三次不同的转变。这表明

A. 苏联态度的转变与中美关系变化密切相关

B. 中苏关系恶化使苏联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C. 苏联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苏关系发展状况

D. 苏联对华政策中的利己主义倾向日趋明显

 

查看答案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B. 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C. 形成了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    D. 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