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徐光启出生...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受倭寇侵扰,松江府又发生灾荒。徐家的生活日益窘困,祖母、母亲为了生活而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徐光启从小就对治产兴家、抗击倭寇有着直接的印象。1581年,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但此后两次京试进士,均落第。1596年,徐光启开始教私馆。在韶州时,遇见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后来在南京又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并加入了天主教。1604年,43岁的徐光启中进士,艰辛的科举之路使他反思:“若今之时文,真是无用”。他还曾设想废弃八股文,叫学生去学一些“有用之学”。他赴北京任职后,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先后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1633年徐光启主持编写《崇祯历书》,其中采用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宇宙体系,引进了经、纬度及其有关的测定、计算方法等。另外徐光启还编写了《农政全书》.《农政全书》转录了很多古代和当时的农业文献,同时也收录了徐光启自己撰写的农业方面的专门论述,这部分论述都是徐光启经过试验和观察之后取得材料写成的,科学性较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徐光启接受并传播西学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徐光启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1)因素:徐光启个人的生活环境;科举经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 (2)贡献:翻译西方著作,介绍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采用西方科学方法和知识,发展传统天文、历法;编著总结性的科学著作.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徐光启接受并传播西学的因素要从徐光启的个人因素(两次科举失败)、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西学东渐)等因素多角度分析。 (2)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徐光启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主要包括翻译西方著作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采用西方科学方法和知识研究传统天文、历法,另外还体现在徐光启也自己亲自编写总结性的科学著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

A. 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

B. 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

C. 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显得重要

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

 

查看答案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说明当时

A. 民族危机严重

B. 出现尊孔复古逆流

C. 强调文学应自由讨论

D. 社会急需思想变革

 

查看答案

(题文)《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 倡导民主科学

B. 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 反对愚昧迷信

D. 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查看答案

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国力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B. 维新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 十月革命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C. 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D.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