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末年,郡域与郡界的变动大多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不大,这一局面长期延续,直到隋唐...

西汉末年,郡域与郡界的变动大多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不大,这一局面长期延续,直到隋唐时期才予以改变。这说明隋唐时期

A.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得以解决

B. 地方行政管理效率提升

C. 中央政权注重地方经济发展

D. 经济重心有南移的趋势

 

C 【解析】唐朝出现了严重的藩镇割据,中央和地方矛盾白热化,直到北宋太祖才解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区划与地理环境关系,非其它,故B项错误;由于汉代的主要矛盾在于政治方面,即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侯王分权的对立,所以西汉尽一代之力来分化瓦解东部地区诸侯王国林立的局面,夺取王国支郡为汉郡,并以蚕食方式不断扩大这些汉郡的领域。这样一来就引起郡域和郡界的不断变动,因此西汉末年的郡大多与自然环境关系不大。隋唐帝国刻意追求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相适应,说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基本上得到了妥善的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已偏向经济方面,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行政区划边界变化而已,不是南北行政区划力量均衡,且经济重心南移从魏晋南北朝就已经开始,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表明

A. 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

B. 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

C. 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

D. 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

 

查看答案

在档案文献的编纂与传承之中,殷商的文字多以卜辞为主,专门记录神鬼之事,而殷商之后的文字以史官记事为主,如“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据此转变可推断

A. 周代逐渐步入信史时代

B. 文字书写趋于简化与规范

C. 神权和王权进一步结合

D. 对人的社会实践更为尊重

 

查看答案

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从紧张到缓和、从两极到多极的演变。即使在今天,世界多极化格局还在演进中,某同学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作为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在查阅搜集资料过程中他发现,在课本中“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观点之外,竟然还有其他的观点。比如:其一,世界格局“无极论”,说目前世界上“缺乏出色领导国的现象”是一种“无极的世界”。其二,“多极化停滞论”。说“五极世界”中的日本、欧盟和俄罗斯都在向“中等强国沉沦”,而一大批中等强国正在加速崛起,因此得出结论“多极化停滞并转向G2化(G2:指美国和中国两个大国)”。

下面请帮各位同学解决两个问题:

(1)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哪些实力国家或者集团冲击着两极格局?(任举两个例子)

(2)当今世界格局,①多极化趋势正逐步加强②世界格局“无极论”③“多极化停滞论”,到底哪种观点更接近当前国际格局现状?(请指出自己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些目标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都制定了自己的民主革命纲领,两党革命纲领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共两党曾经进行了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3)在当前形势下国共两党发展关系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关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指出其变化的客观原因。

(3)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分析的角度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