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完成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唤醒国人。 (2)思想:军阀割据是国家统一的主要阻力;帝国主义势力破坏着国家统一;坚持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相结合(或以武力统一为主、和平统一为辅)。(言之成理即可)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达成与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3)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说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 (4)因素:民族危机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 【解析】(1)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国人对国事“默然”的原因主要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培养国人的奴隶思想、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而缺乏民族认同感、民族危机不足以震动国人,可以从材料直接找到答案。 (2)由材料“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和“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从而归纳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答为: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达成与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3)本题是考查全民族抗战,“新特点”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二是以国共第二次和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材料三也是这两层意思。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其实就是按照教材回答出抗日战争常见的历史意义即可。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是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等,而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亡国灭种、严重的民族危机也会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本题关键在于从不同的材料做出不同角度的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鼎盛时期,雅典总人口40万人中,奴隶20万,公民16.8万,外邦侨民3.2万。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古代史》

材料二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议会。

19世纪后半期: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

1918年:30岁以上有一定时产的妇女获得普选权。

1969年:年满18周岁的英国男女公民都有权参加下议院选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近代史》

材料三

第九条: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劫或讯问。

——《权利法案》

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这个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句话影响西方哲学史两千年伟大的哲学家被拉“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

——袁廷虎《从自由角度看雅典民主的弊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指出英国民主政治与雅典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英国和雅典对待个人自由的态度。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雅典民主制的认识。

 

查看答案

2017年3月,四川彭山江口镇1万余件文物出土,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被证实。对张献忠的评价,各个时期各不相同。清初至民国,张献忠被视为“杀人魔王”;1949年后,张献忠为反明抗清有功的“农民军领袖”;近年来,学术界开始直言不讳评价张献忠“暴虐成性”、“手段残忍”。此次“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将有助于对张献忠形象的认识。以下叙述中对上述事例的理解有误的是

A. 众多出土文物是张献忠政权掠夺财富的直接证据

B. 出土文物属于实物史料,“江口沉银”的传说属于口传史料

C. 口传史料的史料价值一般不如实物史料

D. 越接近现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越具有科学性

 

查看答案

有一首歌词写道:“我是牛鬼蛇神,我是牛鬼蛇神,我有罪!我有罪!我对人民有罪,人民对我专政,我要低头认罪。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我要是乱说乱动,把我砸烂,砸碎,把我砸烂,砸碎!”这首歌应该流行于

A. 解放战争时期

B.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说:“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这一说法说明美国(  )

A.外交重心由对苏转向对华

B.逐步放弃反苏反共政策

C.积极谋求世界和平与稳定

D.试图利用中国牵制苏联

 

查看答案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微妙变化表明: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 当时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C. 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D. 中国不再对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无偿援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