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堵塞多种就业渠道、制约劳动者和极性等弊端渐趋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积极稳妥地改革统包统配制度。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劳动就业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广开就业门路,要在全国大、中城市办好劳动服务公司,通过各种形式,陆续把待业人员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就业训练和劳动服务。1980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提出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即“三结合”就业方针。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第二章第五条明确规定:“企业招用工人,应当张榜公布经过考核合格者名单,公开录用。”

1995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次用法律把劳动合同制确定下来,2008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摘编自王爱云《我国历史上子女顶替就业制度的形成及废除》

(1)根据材料,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

 

(1)实现了从“统包统配”的计划就业制度向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制度的转变;劳动者的就业渠道,由过去主要依靠全民所有制单位安排就业,转化为国有、集体、个体及外资、合资企业多渠道扩大就业;从“铁饭碗”的用工制度到建立起能进能出的灵活就业体制机制;劳动者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公平、竞争、择优的就业规则已深入人心 (2)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合理流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1)根据材料“要广开就业门路,要在全国大、中城市办好劳动服务公司,通过各种形式,陆续把待业人员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就业训练和劳动服务”可知从从“统包统配”的计划就业制度向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制度的转变;根据材料“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即‘三结合’”就业方针。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可概括为劳动者的就业渠道,由过去主要依靠全民所有制单位安排就业,转化为国有、集体、个体及外资、合资企业多渠道扩大就业;根据材料“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可概括为从“铁饭碗”的用工制度到建立起能进能出的灵活就业体制机制;根据材料“企业招用工人,应当张榜公布经过考核合格者名单,公开录用”可概括为劳动者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公平、竞争、择优的就业规则已深入人心。 (2)关于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合理流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中国,西方文明是紧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坚船利炮的军事入侵而进入中国的。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在不同文明交往与发展模式选择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中既反抗西方列强入侵,又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与选择最理想的发展模式。

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回应过程,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西方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是西方的入侵消灭了中国的蒙昧落后,使中国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走向文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罗衍军《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回应》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闹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题观点正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照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评述“双重分权”机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造成中国与美国实施结果截然相反的原因。

 

查看答案

漫画表现了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表明

A. 经济发展增强外交独立性

B.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C.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促成美欧日平等伙伴关系

 

查看答案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大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斯大林承认,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立的。这主要说明

A. 苏联积极地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经济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契机

C. 西方国家主导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

D. 美国放弃了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围剿封锁

 

查看答案

几乎法国所有的启蒙学者都推崇中国文化,他们赞颂中国自尧舜以来的政治制度,是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结合”,用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伏尔泰认为,中国文化的发现对思想界来说,同哥伦布在自然界的发现是同等重要的大事。说明了

A.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了法国启蒙思想

B. 启蒙思想家借中国文化宣扬人文主义

C. 中国文化成为法国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D. 启蒙思想家借中国文化构建理性王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