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3~1911年中国制定的部分法律一览表 时间 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3~1911年中国制定的部分法律一览表

 

 

时间

出台律法

备注

1903年

《重订铁路简明章程》

规范铁路修建管理,对外资筑路提出某些限制。

1904年

《商会简明章程》

大力劝办商会,中国第一部关于商会的法律文件。

《学堂章程》

规定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任务和管理细则。

1906年

《破产律》

规范企业破产行为,加强管理和保护。

《奖给商勋章程》

奖励工商业发展

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

参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其中限制君权的条款。主要内容分“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

1909年

《法院编制法》

规定了法院司法审判权的独立

1910年

《大清新刑律》

废除“凌迟、枭首”等苛刑,中国第一部刑法典。

《大清矿务章程》

参照外国法律制定的较为完整的矿业法规。

《大清著作权律》

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

1911年

《大清民律草案》

民法与刑法分离并独立出来,中国第一部民法典。

 

 

——据张德美《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示例一:20世纪初中国法律近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0世纪初,在世界近代化潮流影响下,晚清政府制定了多部法律,其中不少法律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形成了包括民法、刑法在内的初步的近代法律体系;开始重视经济立法;立法逐渐和国际接轨。(学生答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法律建设成就亦可。) 示例二: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过程中西学的不断传播为中国法律近代化提供了参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政府日益重视经济方面的立法;不断高涨的革命运动也迫使晚清政府改革法制以挽救统治危机。 示例三:法律近代化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经济领域的一系列立法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法与刑法分离有利于中国政治进步;仿效西方立法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播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吸纳和参照国际惯例制定法律也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评分说明:观点:明确,;论述:;利用2个以上(包括2个)史实正确说明其观点的,给;利用单个史实正确说明其观点的,给; 史实:史实正确,但史论脱节的只给史实分,每个史实给,最多给。 逻辑: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给,否则不给分。 【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以表格的形式反映清末法律成就,作答时可以从20世纪初中国法律近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或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或法律近代化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等不同角度评述清代法律成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期的国家分裂割据,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的五花八门,重重关卡的限制,德意志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普鲁士首先推动了关税统一进程,1818年普鲁士颁布“新税法”,取消一切商品进口的禁令;同时废除境内税收和商业关卡,建立统一税制。1828年,普鲁士与黑森—达姆斯塔特根据普鲁士税法原则订立关税同盟条约。1834年,那些原先担心主权丧失的邦国,如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图林根各邦等也先后加入了普—黑关税同盟,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式生效。

——摘编自徐剑《关税同盟与德国的民族统一》

材料二 1932年,英国在渥太华召开英联邦和殖民地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其主要内容是:自治领、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需得到英国的保证,运往自治领、殖民地的英国工业品要相应地受到优待;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样,在英国与自治领、殖民地之间建立了关税同盟性质的帝国特惠制。

——摘编自倪宏忠《1932年渥太华会议前后英美在加拿大的经济博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德意志统一进程的作用。(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帝国特惠制”的特点,并简要评析“帝国特惠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齐桓公当政时期,在临淄的稷门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当时稷下曾先后存在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以及博学而无所归属的学者。在稷下有定期的学术集会,稷下学宫的讲学已经超出了一般私学讲学的水平,显得更为正规。为了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齐国君主让学者们“不治而议论”,即不担任具体职务,却可以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议论。齐宣王当政时,齐国势力强大,却能向士人折腰求作学生。正由于此,致使天下学者竞相来齐。

——摘编自王志民《稷下学宫与轴心时代》

(1)据材料一,归纳“稷下学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早在东林书院建立前,明朝政府已有三次禁毁书院之举。1604年,顾宪成等人创建了东林书院。东林书院讲学比较拥护程朱学说,反对引儒入禅、不务实用的王学末流。讽议朝改,反对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东林书院开创的独特新学风。顾宪成宣称:是非者,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无庸效市贾争言耳。随魏忠贤势力扩大,朝廷下令焚毁东林书院。黄宗羲中认为:东林讲学者不过数人耳,其为讲院亦不过为一郡之内耳。乃言本圆者谓之东林,争科场者谓之东林,攻逆阉者谓之东林,东林何不幸而有是也,东林何幸也。

——摘编自熊红《试论东林书院与明柬政治的密切关系》

(2)据材料一、二,指出在创办方面东林书院与稷下学宫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分析东林学院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图是反映当代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图中英文为叙利亚。该漫画折射出

A. 美苏两极对峙加剧

B. 美苏争霸焦点在中东

C. 冷战影响持续发酵

D. 新冷战态势全面展开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发展中国家

《1970—199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

年份

总人口(百万人)

城市人口(百万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970

2632

705

26.8

1980

3282

1005

30.6

1990

4088

1484

36.3

 

——据联合国《1980—2000年世界人口和农村人口增长》

A. 工业化之路仍然漫长曲折

B. 农村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 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

D. 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

 

查看答案

1969年8月14日,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发表一篇讲话。基辛格对此讲话评论说:“一个美国总统宣称一个共产党大国、一个我们与之没有任何联系的长期以来的敌人的生存,对我们具有战略利益,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尼克松的这一讲话

A. 有利于美苏关系的缓和

B. 释放了政善中美关系信号

C. 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

D. 促成了中苏同盟关系破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