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曾参师从于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曾参师从于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曾经说他虽然天资不高,却非常努力;虽没有许多言论,但他却在自己的德行上很用功。孔子去世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参,因此曾参也被看做是孔子的继承人。他参与编制了《论语》并著写了《大学》,传承了孔子的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曾子认为“孝”的核心虽仍以父母为主,但由于儿女是带着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去行事,所以只要违反任何道德规范,都是不孝的表现,因此他认为“修身”就是让一个人知晓道德规范。国家治理要求统治者能够在家庭内部实现“孝”“悌”“慈”,如此能上行下效,形成一定的感化效应; 同时,还要运用“忠恕”之道,了解民众的意愿,创造条件让民众也能实现各自的意愿,进而实现国家治理、天下太平。快言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无非是以“孝”“悌”“慈”为根本,通过用“忠恕”之道,将“孝”“悌”“慈”等各种道德规范在家庭、国家、天下层面充分实现出来。

——摘编自褚斌杰主编《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等

(1)根据材料,概括曾参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参成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原因。

 

(1)主张:奉行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认为遵守道德规范是孝道的表现;主张统治者以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治理国家,以实践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理想状态。 (2)原因:领悟孔子学术精髓,受托抚养孔子之孙,传播了孔子的思想;著书立说,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勤奋好学,道德品质高尚。 【解析】(1)主张:根据“传承了孔子的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只要违反任何道德规范,都是不孝的表现”“国家治理要求统治者能够在家庭内部实现‘孝’‘悌’‘慈’,如此能上行下效,形成一定的感化效应;同时,还要运用‘忠恕’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概括归纳。 (2)原因:根据“非常努力”“在自己的德行上很用功”“孔子去世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参,因此曾参也被看做是孔子的继承人”“他参与编制了《论语》并著写了《大学》,传承了孔子的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等信息分析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中美大使级会谈始于1955年的日内瓦,1958年迁往华沙。1961-1968年共举行32次会谈。肯尼迪政府(1961-1963年)批评前政府在解决亚洲、中东及欧洲危机中过分崇尚武力,看到共产主义渗透而导致的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崛起已对美国和“自由世界”构成的严重成胁,而苏联則要尽力保持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此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原子弹计划让肯尼迪政府认为将使中国“在心理上得分”。

华盛顿和北京都看到谈判渠道存在的价值和对双方的重要性,它是危机处理的有效机制。是两国宣传各自主张的有效讲坛。通过六十年代的大使级会谈。美国政府逐渐接受了蒋介石集团是不可能成功反攻大陆的。而中共政权将在大陆存在下去。70年代初在与中方的会谈中,基辛格和尼克松利用了中美大使级会谈的遗产。亲历60年代会谈的王炳南认为,大使级会谈使一方对另一方的态度、做法、底线有所了解。

——摘编自夏亚峰《重评1961-1968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意义。

 

查看答案

材料: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将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府以左右都督为长官,分管京师和全国都指挥使所辖军队遇有战争,兵部受命皇帝,发调兵令,都督府奉命遣总兵官,率军作战。事毕,军还卫所,总兵归还将印。军队的编制,“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大致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百户所,以指挥使、千户、百户等军官分别统帅。军人世袭,另立户籍,是为军户,不得随意脱籍。军户由国家分给土地,屯田自养,平时由卫所军官负责训练。明初军队,约计一百五十万左右,,军队精锐多守卫在京畿,“京营劲旅不减七八十万”,其余分驻全国各地。

——摘编自詹予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军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朱元璋军事制度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范畴,由于出发点及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不同,观点也不同。中国学术界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是相对于民族历史而言的,但不是民族历史的简单总和,而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基础上民族历史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不是指史学意义的整个人类历史,而是特指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各民族普遍交往、相互依存形成的有机整体历史。历史学上的世界历史包含了有人类以来的全球范围的历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特指16世纪以来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历史。

——摘编自赵士发《世界历史理论:唯物史晚研究的焦点》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加以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奉行对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政策。

1948年,英国提出“三环外交”构想,将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

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诞生。1959年,英国与奥地利等六国签订“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条约,对抗欧洲一体化进程。

60年代,英国两次申请加入欧共体,遭到拒绝。直到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欧洲大陆经济遭受重创,英国经济也受到严重拖累。1975年英国就留欧举行公投,终67.2%的民众选择留欧。

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英疑欧力量再度上升。2013年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表达了英国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显示,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625日,《英国与欧盟的那些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简要分别分析英国不同态度的原因。

 

查看答案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图所示,这两幅漫画意在表明

A.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 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

C. 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

D. 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