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嘉靖时期,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中提到:“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

嘉靖时期,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中提到:“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然人情安于睹记之便,内外传袭,以为生理之常。”这说明明朝的海禁政策

A. 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几乎根本没有被实际执行过

C. 严重阻碍了中外的经济交流    D. 直接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B 【解析】“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等信息说明,在海禁政策实行的条件下,私自贩运出海贸易并没有减少,而官员守臣都不能阻止,而且“相沿数十百年”,只能说明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材料反映了

A. 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得到巩固

B. 男子是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

C. 小农经济没有绝对的性别分工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查看答案

明太祖朱元璋说:“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蕴含的制约思想

A. 沿袭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 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完善

C. 与孟德斯鸠学说基本一致    D. 反映出中央集权的加强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南宋学术之会,朱熹、陆九渊、叶适三足鼎立。叶适批评朱、陆等人“专以心性为宗主”,耳目之官废而不用,其结果只能是“舍实事而希影象,弃有用而为无益,此与孟子所谓‘毁瓦画墁’何异?盖学者之大患也。”下列理解,与材料主旨不一致的是

A. 南宋的文化重心仍然在北方    B. 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C. 理学尚未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D. 叶适已萌发经世致用的思想

 

查看答案

台湾学者杜正胜说:“自西元前600年以下,大约400年的期间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古典的、封建的政治社会逐渐结束,传统的、郡县的政治社会逐渐开始。……归纳中国社会从古典封建转入传统郡县的要义,方能显示传统政治社会结构的特质。”这里的“古典封建”时期指的是

A. 先秦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曾参师从于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曾经说他虽然天资不高,却非常努力;虽没有许多言论,但他却在自己的德行上很用功。孔子去世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参,因此曾参也被看做是孔子的继承人。他参与编制了《论语》并著写了《大学》,传承了孔子的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曾子认为“孝”的核心虽仍以父母为主,但由于儿女是带着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去行事,所以只要违反任何道德规范,都是不孝的表现,因此他认为“修身”就是让一个人知晓道德规范。国家治理要求统治者能够在家庭内部实现“孝”“悌”“慈”,如此能上行下效,形成一定的感化效应; 同时,还要运用“忠恕”之道,了解民众的意愿,创造条件让民众也能实现各自的意愿,进而实现国家治理、天下太平。快言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无非是以“孝”“悌”“慈”为根本,通过用“忠恕”之道,将“孝”“悌”“慈”等各种道德规范在家庭、国家、天下层面充分实现出来。

——摘编自褚斌杰主编《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等

(1)根据材料,概括曾参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参成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