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

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 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释了“领地国家”时期,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在领地内拥有统治权,要向国王缴纳赋税。回顾已学知识可以直接判断这一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这时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

A. “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 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 “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 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雍正帝即位后,考虑到绅衿(绅,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衿,泛指地方上体面的人)不法,虐待佃户尤甚,因此注意打击不法绅衿。雍正五年(1727年),定出田主凌虐佃户及佃户欺慢田主之例,规定秀才监生“私置板棍,擅责佃户”,“革去衣顶职衔”,并“杖八十”。至雍正十二年加以改定,律文是:“凡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勘实,乡绅照违制律议处,衿监吏员革去衣顶职衔,照律治罪。如将佃户妇女占为婢妾,皆革去衣顶职衔,按律治罪。至于奸顽佃户,拖欠租课,欺慢田主者,照律治罪,所欠之租,照数追给田主。”将绅衿擅责佃户以满刑论处,表现了严厉禁止绅衿凌虐佃农的态度。这种主佃关系律例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地主非法虐待农民,对其特权有所抑制,较前确是一个进步。

——摘编自梅朝荣《大改革家雍正反对利益集团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调整主佃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雍正帝调整主佃关系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还,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以及其他法学家弗洛伦丁和马其安的同名著作。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法学阶梯》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又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分别指出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前两部法律命运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