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治大国,若烹小鲜
D.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得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日‘采法、俱、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李鸿章的目的和康有为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两位先生”的含义,并说明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辨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提到的“恢复古代传统”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启蒙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人文精神的?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褥;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孟子·梁惠王上》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荀子·大略》
材料二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
——李道湘《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三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
材料四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把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突出和强化”儒学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儒家思想在东西方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的原因。
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 报纸和广播
B. 电视和电影
C. 网络与漫画
D. 铁路与飞机
“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此类美术作品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画派
D. 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