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欧洲旧思想

乙中国旧思想

丙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假如你时空穿越,有幸师从两位先哲,那么,你将分别得到怎样的教诲?你认为二者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2)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请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二,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欧洲新思想产生的因素。

(4)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目的是什么?

 

(1)教诲:孔子:仁、礼、德等;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善,认识自我、提高精神修养、追求真理和智慧等 相同点:都主张善。重视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社会,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精神。 (2)特征:中国师道尊严,反映出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矫正社会等级秩序。雅典学院平等氛围,反映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 (3)新的表现:人民主权、政教分离、平等、法治。 因素:①经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工业社会。②政治: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③文化:西方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深重,清政府被迫开始推行新政,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目的: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挽救民族危机。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第一小问教诲:根据图片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假如时空穿越,有幸师从孔子,将听到的教诲是仁、礼、德等;假如时空穿越,有幸师从苏格拉底,将听到的教诲是知识即美德,善,认识自我、提高精神修养、追求真理和智慧等。第二小问相同点:联系第一小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东西方的两位伟人,二者思想相似之处是都主张善。重视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社会,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精神。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先秦时期”由材料一图一中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的信息即可得出“强调师道尊严,反映出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的结论;“古希腊”由材料一图二中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的信息即可得出“平等教学,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的繁荣”的结论。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西方及近代西方思想的认识,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第一小问“新在何处”由材料二图表中的信息“人民为国家之主体”、“政治与宗教…两不相属”、“国人皆受治于法律”即可分别得出“主权在民”、“政教分离”、“民主法治”的结论。第二小问因素:结合第一小问新的思想,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归纳促进欧洲新思想产生的因素:①经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工业社会。②政治: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③文化:西方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社会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清末“新政”的实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目的:可从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挽救民族危机等角度思考作答。   孔子   苏格拉底   相同点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不 同 点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主张   (1)思想核心——“仁”;(2)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 (3)主张“克己复礼”;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废先王之教”,“以法之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韩非子的思想。

(2)概括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思想。从代表的阶级利益的角度说明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法治”思想的不同。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这句话?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督教强调人有精神上的积极追求能力和人的情感、欲望的合理性文化因子。宗教学者要证明上帝和天堂的存在,对天文、天体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天文学愈来愈变成了一门独立科学。现代意义上城市的出现,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新文化氛围,而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

“由今日观之(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王夫之“感于明学之极敝而生反动,欲挽明以返诸宋,而於张载之《正蒙》,特推尚焉。其治学方法,已渐开科学研究的精神”。“其言‘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以发现’,可谓发宋元以来所未发。”由此可见,清代思潮“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马克思认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思潮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的依据。

(3)尽管清代思潮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但其历史影响却截然不同。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查看答案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看下表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熊月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加林

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

柏克

商务印书馆

 

(1)材料一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根据材料一,概括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两部?分别说出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 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