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 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雍正帝用暴力手段打击腐败,维护政治生态的同时,也袒护功臣后代、八旗子弟,特免勤职官员。乾隆帝则鉴于官场人心不稳,干脆对官员采取宽容政策。嘉庆帝更是把和坤贪污所得收人自己囊中而不是缴纳国库。这说明清朝惩治贪腐的目的主要是
A. 维护君主利益
B. 清除政敌势力
C. 保持官场稳定
D. 提高行政效率
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
A. 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B. 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
C. “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
D. 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
翦伯赞在《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中说道:“孙盛《实录》,取疾权门,王劭直书,见仇贵族;而吴之韦曜、魏之崔浩,且以触犯时讳而丧失生命。所以历代史官,大抵变乱是非,曲笔阿时。”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历代史官编撰史书都缺乏足够的原始资料 B. 历代史官编撰的史书都不是信史
C. 中国古代很多史官都不能秉笔直书 D. 古代统治者都不重视修史
历史地图(示意图)包含有政治、经齐、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国家、地区或世界格局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从沉沦到复兴的艰辛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 年爆发的中英战争,中国研究者一般称之为“鸦片战争”,国外学术界在评论这场战争时,有的把它说成是单纯的“通商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
材料二《日本的今昔》
此画登在邵桓秋《抗建通俗面刊》上,左图的桑叶是中国,蚕是日本。
上图的鸡是中国,毛虫是日本。
注: 《抗建通俗面刊》是抗战时期重庆出版的刊物
材料三
(1)以上对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的哪一命名更准确地说明了战争的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论证。
(2)结合史实,为材料二中的图片撰写说明(包括两幅图的寓意、“今昔”变化原因等)。
(3)结合上面材料和图片,试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建树,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