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书院共有 203 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书院共有 203 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 74.76%,珠江流域占 21.53%, 黄河流域占   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法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据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

材料二    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

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冲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 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 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 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    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1912 年 3 月,《临时政府公 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 经科一律废止。1912 年 9 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 学、 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 学、女子    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 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 年,不到 10 年间,

学校数增加了 91851 所,学生数增加了 3269263 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述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特点: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长江流域) 原因:北方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乱较多;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南 方经济繁荣);朱熹等学者在南方讲学的推动。 (2)评述:维新派和一些清朝官员都认为兴办近代教育是强国的前提,百日维新期间提 出并创办了一批新式学校。这些教育救国思想和实践,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启发 民智,解放思想,对救亡图存有积极作用;但在旧中国,民族不独立,没有能真正实 现。 (3)影响:培养近代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的传播;政治经济近代化的加强.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即可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北方战乱较多、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的南移、朱熹等学者在南方讲学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二“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放思想救亡图存;在旧中国没有能真正实现等方面简要评述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 (3)本题据材料三“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培养近代人才、推动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政治经济近代化等方面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核心观念,在近现

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被设想为由平等的成员组成的主权共同体,在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国家里, 封建的“等级社会”相继被以世俗、平等为原则并宣称人民主权的社会所取代,这些社会被 重新界定和重新建构成民族国家。

——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是建立在“华夷之辨”的族群认识论基础之上,在方法论 上常常表现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夷夏大防”式的狭隘的种族主义。到了近代,西 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也带来了西方的民族主义,它直接促使中国民族观念 的近代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求国家民族独立,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走繁荣富 强道路的指导思想。从完整意义上说,它包括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清除民族歧视和

民族压迫。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材料三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力求在市场 经济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

——姜义华著《现代性:中国重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原则。

(2)根据材料二的视角,你认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何不足?

(3)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种神圣而不腐坏的,和我们有缺陷的世界是不同类的,而今 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 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牛顿革 命”。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 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 行。到 18 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 出。……孟德斯鸠研究“法”的精神,其主旨也是希图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启蒙 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有 力地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 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 复杂性),因而在起正面作用的同时往往也会造成种种负面后果。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牛顿的科学成果对欧洲思想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1982年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荣获诺贝尔文学奖,30年后中国作家莫言以相同风格的作品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两人作品的共同风格是

A. 展示了思辨与逻辑

B. 真面社会与生活

C. 穿梭于想象与真实

D. 崇尚理性与科学

 

查看答案

布罗代尔认为,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每一种解释因新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 亚里士多德力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

B. 亚里士多德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

C. 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D. 基督教神创论拉马克早期进化说达尔文进化论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再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纲要》。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A. 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过程

B. 中国人从天朝上国向正规现实的态度转变

C. 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

D. 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和维新派的斗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