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

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

A. 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

B. 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

C. 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

D. 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观念

 

B 【解析】“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都体现出明清之际人们对西方事物的一种思考,既认为要有一定的改变,但又反对完全改变,反对急躁冒进,这体现出对西学东渐的一种反思,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有人”而不是所有人;C选项错误,不符合“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的态度;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西学中源”的思想内容,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

A. 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 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

C. 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

D. 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

 

查看答案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人,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其言论主要立足于

A. 倡导经世致用哲学

B. 批判道学家们虚伪的说教

C.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D. 建立自由平等的新型社会

 

查看答案

北宋范仲淹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志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见宋代儒家的终极目标是

A. 格物致知

B. 思想大一统

C. 匡时济世

D. 继承儒学正统

 

查看答案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书院共有 203 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 74.76%,珠江流域占 21.53%, 黄河流域占   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法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据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

材料二    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

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冲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 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 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 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    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1912 年 3 月,《临时政府公 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 经科一律废止。1912 年 9 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 学、 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 学、女子    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 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 年,不到 10 年间,

学校数增加了 91851 所,学生数增加了 3269263 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述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