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通过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
| 1890~1894年 | 1895~1899年 | 1910~1914年 |
出口 | 100 | 142 | 315 |
进口 | 100 | 153 | 417 |
A. 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B. 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 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
D. 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
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
A. 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
B. 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
C. 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
D. 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观念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
A. 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 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
C. 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
D. 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人,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其言论主要立足于
A. 倡导经世致用哲学
B. 批判道学家们虚伪的说教
C.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D. 建立自由平等的新型社会
北宋范仲淹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志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见宋代儒家的终极目标是
A. 格物致知
B. 思想大一统
C. 匡时济世
D. 继承儒学正统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