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下表为《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技术门类 | 上海 | 重庆 |
铁路 | 1876年 | 1934年 |
电报 | 1871年 | 1886年 |
电灯 | 1882年 | 1906年 |
A. 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 B. 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
C. 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D. 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
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1840年前 | 1894年 |
|
|
|
| 商品值 | 其中国内销售 | 商品值 | 其中国内销售 |
茶叶 | 1414.06 | 1184.01 | 4784.6 | 1467.01 |
棉花 | 1146.79 | 1146.79 | 2437.26 | 1701.13 |
粮食 | 15533.30 | 15533.30 | 37250.00 | 37054.20 |
——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A. 中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B. 中国商品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 中国商品国际份额激增
D. 工业革命引领中国经济增长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 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 固守传统的天下观,愚昧落后
C. 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 被迫接受自由贸易
1906~1907年,清政府先后颁行了多个奖励实业的章程,规定对所办实业开办资金达到一定数量者赏赐子、男等爵位。该政策
A. 鼓励绅商从政以巩固统治
B. 使商人活动合法化
C. 刺激传统理财方式的更新
D. 导致资本高度集中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A. 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B. 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
C.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