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33年《中国工业调查报告》统计,中国17个省市的纺织资本在工业资本总额中的比重为12.5%,总产值为15.9%,工厂数量为39.5%,工人数为61.8%。由此可知,当时
A. 纺织工业技术最为先进
B. 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C. 传统纺织业已完全崩溃
D. 遏制了西方的商品倾销
辛亥革命期间,许多省份是以宣布独立的形式实现了“和平光复”,如1911年11月5日,在张謇等人推动下,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就以宣布“独立”的形式实现了“和平光复”。这反映了
A. 暴力革命受到极力排斥
B. 封建统治基础已瓦解
C. 革命派的力量不断壮大
D. 革命形势的发展迅速
明朝弘治十七年(1502年),政府规定“苏(州)、松(江)、常(州)三府阔白棉布以十分为率,六分征本色(棉布),四分征折色(将棉布折合成白银征收)”。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财政出现困难
B. 白银开始了货币化
C. 棉纺织品产量下降
D. 工商经济发展迅速
唐代天宝初年,政府曾在长安举办一次史无前例的盛大的“得宝”展览会,所展览物品多来自南方,其中相当部分是南方各郡的丝织品。这反映了
A. 南方成为丝织业中心
B. 北方生产技术严重落后
C. 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
D. 南方各郡经济得到发展
汉代察举制实行初期,被察举者都有一年的试用期,只有胜任者才能转为正式官员,若不胜任,则就要被撤换掉,而且推荐者也会因此受罚。由此可知,当时察举制
A. 形成了严格的选拔程序
B. 旨在培养正式合格官员
C. 注重保证察举“质量”
D. 将察举权收归到了中央
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而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这说明
A. 道家缺乏精神追求
B. 儒家具有人文理念
C. 儒道政治要求不同
D. 道家主张天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