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生而平等”
C. “主权在民”
D. “与上帝直接对话”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A. 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 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 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A.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作用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快程度高
D. 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
A. 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B. 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C. 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