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2年至1957年,中国的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37.3%上升到45%,...

1952年至1957年,中国的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37.3%上升到45%,轻工业的比重由62.7%下降到55%。同期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43.3%,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25%。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B.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成果显著

C.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

D. 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

 

A 【解析】从材料“1952年至1957年”“中国的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37.3%上升到45%”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错误,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D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7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仅421.6万元,仅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数的1.17%,到1942年,金省工业资本额就已达20949.9万元,为全园工业资本的10.8%。该时期云南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A. 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

B. 民族工业向内地的迁入

C. 滇缅国际交通线的打通

D.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云:“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 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D.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查看答案

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A. 江南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B. 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

 

查看答案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说,新中国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 意在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半岛问题

B. 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 改变了新中国外交孤立的状态

 

查看答案

1938年4月上旬,日本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日本华中方面军夹击武汉。后考虑到华北地区八路军频繁出击而导致“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从而放弃了沿平汉线南下参加武汉会战计划。这说明

A. 日军全面侵华初期计划不够周密

B. 敌后战场由此成为日军进攻重点

C. 世界战局变动影响了日军侵华方针

D. 中共抗战给予正面战场战略支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