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

A. 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

B. 表明经学己成为统治思想

C. 是“独尊儒术”的结果

D. 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

 

C 【解析】结合材料“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说明汉代“独尊儒术”,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丞相的具体素质,排除A;当时儒学是统治思想,排除B;材料表明,能充任丞相还要明习经学,而平民未必有机会,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知名学者认为: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下列言论与“轴心时代”相符的是

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美德即知识”

B.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的破矛屋……风雨能进,国王不能讲”

C.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是万物的尺度”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詹天佑出身于乎民之家,他将终生奉献给中国交通事业,他是铁路事业的科技骄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也。再此次勘路,所过大小集镇,均不寂寞,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靓觎;而路工之难,亦实为向来所未有。从1905年5月10日到6月2日,詹天佑率队对京张铁路全线进行了初步勘测与估算,历时24天,他始终工作在勘测第一线,与测量队员同吃同住同工作。8月6日,詹天佑指挥工程技术人员“立标桩标出一条新路线,由原测路线走进黄土岭的路线的入口,然后再退出,走向原测路线去往八达岭。”著名的青龙桥“人”字形线路,经过詹天佑和技术人员多次勘测、计算、比较、讨论后产生了。这种线路被西方著名的线路勘测权威拜汉所肯定,称“人”字形。

——摘编自经盛鸿《人字是如何打造的——詹天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詹天佑在规划京张铁路蓝图时,重点考虑了哪些问题。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字是如何打造的。从盾天佑的经历中,体现了哪些科学品质。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悲惨的失败,而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日本家族制度与家族伦理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世纪中期发生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盟的政权性质和天皇专制的国体,决定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尚难以割舍与封建传统的粘着性。政府一方面通过教育宣扬儒教伦理,将继承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家庭伦理奉为保持日本民族的“醇风美俗”。同时还将家庭的建立和维持与对国家的忠诚联系在一起,与天皇制的国家观紧密结合。具体而言就是:以家长为中心,从祖先到子孙渊源不断的血统联系是个别的“家族制度”,由无数“家族制度”集合而成的综合“家族制度”就是国家,天皇就是国家之家长。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将原来作为民间规范而盛行的“家族制度”法制化。1898年出台的明治民法,基本继承了幕府时代封建武士阶级“家族制度”的衣钵,户主权、家督继承和男尊女卑构成了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三大支柱。

——摘编自田晓虹《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概括日本“家族国家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家族国家观”影响下,明治政府在教育和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家族国家观”的特征及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美国人向来引以为自豪的是他们有一部近代世界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成文宪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三款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

——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二美国宪法的生命力首先来自于它的精神实质。美国宪法不是单纯确立政府体制的法律文件,它奠基在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理念基础之上,与人类对理性政治与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吻合,它不是海市蜃楼式的,而是配以明确的原则。美国宪法有一个基本预设:使不同时代的不同利益集团(群体)能够通过妥协不断修正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使各自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满足的同时也使宪法不断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总统与国会的具体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利益集团的“妥协”有哪些?体现了哪些“明确的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宪法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

 

查看答案

晚清新旧学堂之争或中西学校之争,本质是中西学问之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前,尽管西学传入中国已近半个世纪,官办新式学堂也有30多年历史,但在人才培养与选拔方面,西学仍然只是作为科举的补充。道光至光绪四朝,清朝官员先后奏呈过10个以上的科举改革方案,试图以变常科开特科、纳洋学于科目、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等形式,讲求实学,吸取西学之长,广开取士纳贤之途,重新激发科举制的活力,可是始终不得要领。

材料二1905年,科举制废除之后,“不废经学”的责任更多地落在学堂的经学课程上。张之洞规划学制的经学课程时,曾经自信地表示:“若按此章程办理,则学堂中决无一荒经之人,不惟圣教不至废坠。”但是,从学制执行的效果显然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算学、格致、地理、体操等实用学科受到学生的喜欢,经学却普遍成为最无聊、最不受欢迎的课程。

——以上材料均选编于《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科举考试的变化及其原因。据材料二,指出张之洞规划经学课程的主要意图。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