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材料二开始的时候,工人往往责怪自己未能养活他们的家人。但是,当他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和工友也没有就业机会时,他们就清楚地看到了社会冲突的本质——他们植根于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不仅被很好地保护起来,还拥有更多的利润,而大量的工人却被压迫到生存的边缘。对于大企业和政府的巨大愤怒在增长,从1930年起,已经有工人、农民和失业者开始进行抗议,以反对并非由他们所决定的命运。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工会联盟和共产党组织的大游行和抗议,中西部农民也进行了有组织的罢工和示威。

——【美】泰迪·西巴鲍《社会主义选择》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社会阶级矛盾状况,并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1)措施:强制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国家对农民损失给予补贴;用税收杠杆限制农产品生产。 目的: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危机。 (2)状况:社会阶级矛盾逐渐激化,有组织的大规模工.人罢工游行和农民的示威斗争不断出现。 影响:缓和了潜在的激进工农运动,维护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对农民损失给予补贴等方面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再从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缓解危机等方面说明其目的。 (2)本题根据材料二“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工会联盟和共产党组织的大游行和抗议,中西部农民也进行了有组织的罢工和示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工人罢工游行和农民的示威斗争等方面指出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社会阶级矛盾状况。再从缓和工农运动、维护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等方面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贱讼”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当今中国仍不乏其例。法律只不过是“必要的邪恶”,因而息讼、重调解便成了中国法律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德主而形辅”,浸染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儒家的“视法为器”的法律工具主义及“贤人政治”思想,几千年来的人治主义传统。《唐律》十二篇,虽有职制、户婚、厩库等篇。但要找到违者不刑相待的条款是很难的,这里亲属、婚姻、继承、物权之类的民事关系统统被纳入到刑法体系中去了。中国古代法律所及之处,没有纯粹的私人事务,一切都与国家有关。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提出,“私法是一回事,公法是另一回事。前者是私人契书、协议和要式口约等,后者是指公共法律、元老院决议和盟约。”法学家关于公私法的分类,使罗马统治者能够分别制定了旨在保护以皇帝为首的国家利益的公法和旨在保护自由民个人利益的私法。

——据梁治平《法辨》、张锐智《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等整理

材料二随着清末西方列强的入侵,儒家法律文化的价值体系已经崩塌,接受西方法制便是不可避免的。在中国近百年的“法律西化”过程中,对待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无疑存在过多的矫枉过正的现象,然而对本民族文化的抛弃,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相应的辉煌,相反却是法律与文化的脱节,给国人带来巨大精神苦闷和导致信仰的虚无。随着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的法律建设也将走向现代化,在这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如何看待儒家法律文化,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课题。在中国多元法律文化客观存在的情况下,法律的现代化,不能无视本土的儒家法律文化,无视它在民众心理间强大的存在,否则就可能会产生“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的文化阻碍。

——摘编自张天舒《儒家法律价值观及其文化背景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及法律文化与古罗马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法制建设”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

 

查看答案

下面为20世纪主要国家GDP指数发展表,据表可知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1913年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939年

166.8

133.8

139.0

166.2

161.8

284.4

1946年

252.3

147.8

107.5

79.7

119.8

155.6

1973年

679.4

314.3

471.2

561.9

610.5

1736.7

1983年

840.7

349.6

588.4

658.2

804.6

2438.3

1996年

1190.3

468.9

753.4

908.7

1061

3702.8

 

 

A. 大萧条刺激美国贸易出口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C. 经济发展促使欧洲统一

D.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前后,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为有核国家,西德也不顾美国与苏联为敌的思想而改善德苏关系。材料表明当时

A. “一起多强”局面形成

B. 美国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

C. 西方国家不再以美国马首是瞻

D. 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查看答案

加米涅夫等俄布尔什维克党内人士认为,列宁对俄国革命形势的判断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出发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在这个错误的基点上,得出了错误的革命“总公式”,由此可知,加米涅夫等人

A. 质疑俄国革命性质转变的必要性

B. 主张推动俄国革命形势深入发展

C. 否定列宁以和平方式夺权的提议

D. 认为二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查看答案

美国独立后,华盛顿总统说:“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的基本原则是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尽量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关系。”19世纪初,拉美各国独立后,美国总统门罗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此转变

A. 体现拉美各国学习美国民主制度

B. 表明美国开始谋求美洲的霸权地位

C. 说明欧洲殖民国家已开始逐渐瓦解

D. 反映美国随军力增长要称霸世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