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水艇曾大显神威。战后,一些国家都...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水艇曾大显神威。战后,一些国家都秘密地加速建造潜水艇。休斯在建议中提出,英美可各拥有潜水艇的吨位9万吨,日本可拥有5.4万吨。这些限额,实际上已高于当时三国潜水艇的吨位。英国对限制潜水艇的态度最积极。《五国条约》是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国家就局部裁军问题达成的唯一协议。英美同意在太平洋岛屿之防御设施维持现状。会后,按照条约的具体规定,缔约各国都拆除了一批正在建造和服役的主力舰,并在10年内相对缓和了主力舰的造舰竞赛。

                         __________《争夺海上霸权的五国条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积极支持限制各国潜水艇提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国条约》签订的背景和日本的得失之处。

 

(1)原因:英国是一个岛国,大量物资全靠海外进口供应,同时商品运销世界也要求有强大的海军保护其航路和殖民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潜艇战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大量的建造潜水艇不利于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2)背景:一战时期,日本海军实力的膨胀危及美英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限制日本的扩张成为美国的目标;各国海军军备竞赛激烈日本得失之处:英美无法在日本附近建立作战基地,这对日本有利。但日本潜水艇吨位低于英美两国,这不利于日本海军的扩张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潜水艇的建造主要对国家的海军实力有所提升,英国是一个岛国,大量物资全靠海外进口供应,同时商品运销世界也要求有强大的海军保护其航路和殖民利益;此外,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水艇曾大显神威”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潜艇战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大量的建造潜水艇不利于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一战刚刚结束。一战时期,日本海军实力的膨胀危及美英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限制日本的扩张成为美国的目标;各国海军军备竞赛激烈。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一问题,一方面,英美无法在日本附近建立作战基地,这对日本有利。但日本潜水艇吨位低于英美两国,这不利于日本海军的扩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晋武帝登基时,谷贱而布帛贵,晋武帝欲立平余法,用布帛市谷,以为粮储。朝中重臣谓军资尚少,不宜以贵易贱。泰始二年,晋武帝又下诏曰:“今宜通籴,以充俭乏。”然朝中大臣并不认同晋武帝的观点,事竟未行。是时江南未平,朝廷厉精于稼墙。泰始四年正月丁亥,晋武帝亲耕藉田。庚寅,诏曰:“使四海之内,弃末反本,竞农务功,能奉宣联志,令百姓劝事乐业者,其唯郡县长吏乎!先之劳之,在于不倦。每念其经营职事,亦为勤矣。其以中左典牧种草马,赐县今长相及郡国丞各一匹。”是岁,乃立常平仓,农民粮食丰收国家则大量购买以不使粮价过低伤害农民利益,且国家也有大量粮食储备,歉收则国家大量出售,以利百姓。

——整理自《晋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晋武帝设立常平仓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武帝设立常平仓的曲折过程及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思想家

意大利思想家

4世纪

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

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13世纪

朱熹认为:“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

16世纪

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

 

 

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材料二开始的时候,工人往往责怪自己未能养活他们的家人。但是,当他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和工友也没有就业机会时,他们就清楚地看到了社会冲突的本质——他们植根于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不仅被很好地保护起来,还拥有更多的利润,而大量的工人却被压迫到生存的边缘。对于大企业和政府的巨大愤怒在增长,从1930年起,已经有工人、农民和失业者开始进行抗议,以反对并非由他们所决定的命运。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工会联盟和共产党组织的大游行和抗议,中西部农民也进行了有组织的罢工和示威。

——【美】泰迪·西巴鲍《社会主义选择》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社会阶级矛盾状况,并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贱讼”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当今中国仍不乏其例。法律只不过是“必要的邪恶”,因而息讼、重调解便成了中国法律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德主而形辅”,浸染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儒家的“视法为器”的法律工具主义及“贤人政治”思想,几千年来的人治主义传统。《唐律》十二篇,虽有职制、户婚、厩库等篇。但要找到违者不刑相待的条款是很难的,这里亲属、婚姻、继承、物权之类的民事关系统统被纳入到刑法体系中去了。中国古代法律所及之处,没有纯粹的私人事务,一切都与国家有关。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提出,“私法是一回事,公法是另一回事。前者是私人契书、协议和要式口约等,后者是指公共法律、元老院决议和盟约。”法学家关于公私法的分类,使罗马统治者能够分别制定了旨在保护以皇帝为首的国家利益的公法和旨在保护自由民个人利益的私法。

——据梁治平《法辨》、张锐智《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等整理

材料二随着清末西方列强的入侵,儒家法律文化的价值体系已经崩塌,接受西方法制便是不可避免的。在中国近百年的“法律西化”过程中,对待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无疑存在过多的矫枉过正的现象,然而对本民族文化的抛弃,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相应的辉煌,相反却是法律与文化的脱节,给国人带来巨大精神苦闷和导致信仰的虚无。随着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的法律建设也将走向现代化,在这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如何看待儒家法律文化,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课题。在中国多元法律文化客观存在的情况下,法律的现代化,不能无视本土的儒家法律文化,无视它在民众心理间强大的存在,否则就可能会产生“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的文化阻碍。

——摘编自张天舒《儒家法律价值观及其文化背景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及法律文化与古罗马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法制建设”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

 

查看答案

下面为20世纪主要国家GDP指数发展表,据表可知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1913年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939年

166.8

133.8

139.0

166.2

161.8

284.4

1946年

252.3

147.8

107.5

79.7

119.8

155.6

1973年

679.4

314.3

471.2

561.9

610.5

1736.7

1983年

840.7

349.6

588.4

658.2

804.6

2438.3

1996年

1190.3

468.9

753.4

908.7

1061

3702.8

 

 

A. 大萧条刺激美国贸易出口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C. 经济发展促使欧洲统一

D.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