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68年,耶鲁大学第一位中国毕业生容园正式向清政府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即“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国家储蓄人材。派遣之法,初次可定一百二十名学额以试行之。此百二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三十人,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学生年龄,须以十二岁至十四岁为度。视第一、第二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则以后即永定为例,每年派出此数。派出时并须以汉文教习。至学生在外国膳宿入学等事,当另设学生监督二人以管理之。此项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税项下,提拔数成以充之”,“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客阂还全身心倾注于晚清教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平务运动期间,被曾国藩委以全权,引入“制器之器”,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前往南京,向太平军提出组建军队、培养海军、建立学校教育体系等七条改革。后来,他参与成成变法,促进辛亥革命,一直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
——摘编自李华兴《容阂:中国近化的卓越先驱》
(1)核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阂“派遣留学生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容阂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做的贡献。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52年2月4日,在对国人指出舒量计划的重要性时,(联邦德国总统康德·阿登纳对他的内阁解释说:“必须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它只能是一种欧洲式的思想。”根据联邦德国本身的特性,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而欧洲这一概念本身就可取代德国公众生活的空洞乏味,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而这也是舒曼计划所明确期望的。早在1956年,阿登纳曾警告说,联邦共和国不可能永远成为“核武器问题上的附属国”。到了60年代初,很明显西方盟国和莫斯科之间已经机此敏感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双方将永远禁止德国拥有核武器,阿登纳怒火中烧。从短期内看来,波恩共和国似乎不再效忠于华盛顿,而有可能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都怀疑美国想摆脱对欧洲各国的责任。
——摘编自(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阿登纳对提高战后德国国际地位的政治构想与对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阿登纳对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辽太宗耶律德光(公元928-946年在位)在得到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后,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他不以游幸妨农时,禁止扈从扰民和行军践踏禾稼。不但保护十六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在适宜于耕种的草原地区发展农业。会同二年(公元939年),以乌古部水草肥美,诏北、南院徙三万猎户居之。三年,赐于谐里河、胪朐河近地为农田,使契丹人也能从事农业生产。又诏有司教民播种纺绩,发展契丹社会的手工业。他关注社会稳定,整顿赋役制度,惩治不法官僚。思奴古多里、乙室部大王和南王府二刺史等都曾因盗窃官物、摊派赋调不均和贪蠹而受到惩罚。他借鉴中原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吸收中原封建礼仪制度和思想观念。会同三年(公元940年),至燕,行入阁礼,在礼仪制度上吸收汉制;废除婚嫁中姊亡妹续之法,以法令方式改变契丹社会的婚姻旧俗;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
——摘編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辽太宗改革的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辽太宗改革的动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战国时期魏国李悝的《法经》
内容 | 说明 |
《盗》 | “盗”是指窃取财货 |
《贼》 | “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
《网》 | “网“即“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 |
《捕》 | “捕“即”捕亡”,是有关迫捕逃亡的法律 |
《杂》 | “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 |
《具》 | “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
表二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
标题 | 主要内容 | 备注 |
第三表:执行 | 有关判决执行的规定 | 主要是有关债务的执行 |
第四表:家长权 | 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 |
|
第五表:继承和监护 | 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 |
|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 | 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等规定 | 出现了“现金借贷”“要式买卖”等契约 |
第七表:土地和房屋 | 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 |
|
第八表:私犯 | 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 | 但以刑罚制裁的只有10条,其余作民事处罚 |
第十表:宗教法 | 有关丧养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 |
|
第十二表:后五表的补充 | 有关祭品和债权及占有的规定 |
|
从表中提取与“法律的本质”或“价值取向”等相关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外,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欣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米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成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大量商人聚集口岸城市,城市的集散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近代工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沿涛浩江城市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改变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职能。市场与城市的互动,促使经济重心和布局的调整,也促使市场网络和城市体系的重构,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会馆、同乡会和慈善组织等传统社团逐渐转换角色,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由知识分子、实业家商人等组织的新式社团,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公共职能,社会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动力。
——摘编自张利民《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推动力。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说,“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念一致
B. 赞同罗斯福新政时期经济政策
C. 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D. 捍卫民主政治并反对极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