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国相管仲认为“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国相管仲认为“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这种思想

A.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B. 限制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 体现了发展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D. 肯定了封邦建国的重要作用

 

C 【解析】A 不能全面反映出来材料的信息,排除;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提及欲想保住国家,就得保住城池、军队、粮食,最关键落在了粮食方面,可见C正确;D与材料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而安定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耕牛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川西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一            D商品经济

 

查看答案

关于我国农业,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就已提及深耕易耨;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

A.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

A. 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 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 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 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