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

A.中体西用的观点                  B.人民主权的主张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可见严复主张人民主权,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某中学的“徽风皖韵乡土史”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按下列人物图片确定一研究主题。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安徽工业化一瞥    B. 安徽是红色的摇篮    C. 思想解放源自安徽    D. 安徽和中国近代化

 

查看答案

1903年,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族派” 的描述。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政党政治发展迅速    B. 民主革命即将完成    C. 国家政权更替频繁    D. 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陕甘宁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惩治腐敗的法规建设。1938年8月先期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草案》,试行一段时间后,于1939年正式颁布。1943年正式制定颁布《惩治贪污条例》。规定:边区所属之机关部队及公营企业之人员、群众组织及社会公益事务团体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即以贪污论罪:(1)克扣或截留应当发给或缴纳财物者。(2)买卖公物,从中舞弊者;(3)盗窃侵吞公公有财物者。(4)强占强征或强募财物者。(5)意图营利,贩运违禁或漏税物品者。(6)擅移公款,作为私人营利者。(7)违法收募捐税者。(8)伪造或虚报收支账目者。(9)勒索敲作收受贿赂者。(10)为私人利益而浪费公有之财物者。该文件还规定了具体惩处标准:(1)贪污数目在10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2)贪污数目在500元以上者,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死刑。……(5)贪污100元以下者,处1年有期徒刑或苦役,并追缴其贪污所得财物。除了依法惩贪制度外,边区政府还制定了干部管理教育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精简机构和俸以养廉制度。

——摘編自《陕甘宁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和完善惩治腐败法规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材料二诏曰:“朕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壅于上闻也。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议二千石不举者罪。”有司奏:“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资治通鉴》卷十八《汉纪十》

材料三由此论之,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

——《资治通鉴》卷八十一《晋纪三》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其后来又被什么制度所取代?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社会存在什么问题,解决办法如何?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一代之美制”后来在何时开创?简要说明其创立之初,对匡正时弊所起到的主要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推断这两种观点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推断材料二两种教材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各自所用的史观分别分析其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