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

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唐山煤厂、山东东平县佃户等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该报道表明()

A. 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传入中国    B. 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C. 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民众生活    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动

 

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关于工农群众生活状况的报道。五四运动前夕,新文化运动的研究者们关注工农群众生活,这是深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变动,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故A错误;“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不符合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国情,故B错误;C错在“开始关注”,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C. 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D.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了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

A. 这是中体西用的最初思想渊源

B. 清朝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C.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 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

 

查看答案

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A. 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 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D. 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查看答案

导致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 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 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 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查看答案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

A.中体西用的观点                  B.人民主权的主张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